• 11阅读
  • 0回复

洪水退 涨风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9-10-29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六日报道:
    今年七月底以来,台湾连续遭遇台风与洪灾。腐败的蒋帮事先毫无预防措施,临时又不出力抢救,以致台湾人民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浩劫,生命与物质的损失无法估计。台风过后,市场物价更掀起一片涨风,老百姓的痛苦难以言状;群情悲愤,处处怨声。
    台湾报纸指出,今年屡次出现的严重灾害,主要是由“人祸”造成。
    对于“美援工程”的石门水库的不能防洪,反而助长了水灾,台湾公众纷纷抨击。蒋帮之中凡是与石门水库有关的官员,都替石门水库辩护,说水灾的主因由于台湾地层下陷,排水系统不良,等等;凡是与“台北市政府”有关的官员,则替“市政府”遮掩,说台北的排水系统被石门水库排出的洪水堵住了,以致下水道失去效能。这些蒋官彼此争吵,迄今未已。
    《大华晚报》十月九日责问道,多次水灾,“是谁之过”?“谁是水患的祸首?使台北地区的数十万居民,泡在滚滚洪流之中?”
    《联合报》十月十一日说,一周前的南风北雨,带来了可观的损失,舆论民情,对蒋帮当局都“有所质疑,有所责备”;该报不敢直言台湾人民是在水深火热之中,但使用了另一种语句说:台湾居民的处境“虽非火热,确是水深”。
    蒋帮《中央日报》也不得不承认,台湾“年年有人被水淹死”,……但是“惨事照样的一次次的发生……”。
    水灾后的台北,显出更肮脏破烂;老百姓的生活,也更困苦。
    《联合报》十月七日刊登专文说,台北“泥浆垃圾,一片狼藉,……三重市污物山积,滨江街泥泞没胫”;洪水退落了,几天的暴雨也停了,但是台北市和三重市,出现了“新面貌”。这“新面貌”就是垃圾、泥浆、污泥。街上的行人,处处可以看见陷于泥泞中的车辆,动弹不得。台北市区郊区的河床,漂满了上游流来的污物。道路两旁堆积了如山的垃圾,又腥又臭。
    自来水仍然无水。
    三重市街头的垃圾堆,更是惊人。许多街巷的出口,都被垃圾堵住了。一些商店虽然开了门,但是没有货物,生意萧条。有些地区仍然断电,入夜一片漆黑。三重市普遍缺水,主妇们只好在路上的积水塘中洗衣。许多工厂还在扫除,不能复工。街道上,“行人神色匆迫,说话人不多”,大家都充满了一肚子怨气和愤怒。
    在台北,有人提出,应该接受教训,不要再做表面文章,当务之急是先修下水道。但“台北市长”高玉树却说,台北有不少美国人、日本人来往出入;台北的“工务建设”应以马路为先。
    最近两次台风过了之后,台湾物价到处跟着出现涨风。台湾的食用品,尤其是蔬菜,上涨最厉害。由于菜园被毁,交通寸断,每天运到台北的蔬菜,只有平时的半数。在台北,小白菜原来每斤二元(新台币,下同),现在涨到每斤十二元,上涨六倍之多。其他蔬菜也比原来涨了三倍至四倍。《台湾日报》说,物价上涨,使大多数灾民和其他居民,又“加深了一重剥削与迫害”。
    居住木屋、石屋的居民,处境更惨。他们的房屋,在台风中,屋顶被吹走,墙壁被吹倒。风灾、水灾过了之后,他们须重新修补。但是,几天之间,建筑材料也猛飞突涨。屋顶上用的木板、油毛毡等,都上涨两成以上。水泥每包从新台币五十元上涨到八十五元;土制红瓦,也由每片三角五分涨至一元,水泥瓦每片从二元涨至四元五角。河砂每卡车上涨二三十元。
    《台湾日报》十月六日的社论说,一次灾害,灾民已饱受痛苦,物价如此猛涨,灾民更难生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