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尼克松来亚洲活动表明美苏既勾结又争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9-07-30

    【本刊讯】香港英国人办的《远东经济评论》七月二十四日一期刊登了该刊驻华盛顿记者理查德·巴特韦尔写的分析尼克松访问亚洲的背景的文章,题为《亚洲安全——美国式的》,摘要如下:
    尼克松总统对五个亚洲国家的访问,可能是他作为一个美国领导人所进行的最重要的海外旅行,美国由于未能在越南取得胜利而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此行甚至可能成为美国对亚洲的政策的重大转折点。
    尼克松在就任总统一年多以前,曾在美国《外交季刊》上撰文,非常具体地谈到越南战争结束以后的亚洲前景。他在一九六七年十月透露,尼克松的亚洲是这样一个地区,在那里,亚洲人为了他们自己的防务,集体地承担大得多的责任。据尼克松说,亚洲应当是这样的:美国只有在响应集体的求援要求时,才再次在军事上卷入。简言之,亚洲应当仿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方式,在军事上联合起来。尼克松写道,东南亚条约组织是“时代错误”,但是他仍然主张把亚太理事会变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式的安全组织——杜勒斯原来在一九五四年为东南亚条约组织规定的形式所要达到的目的。
    今年早些时候在东京举行的亚太理事会外长年度会议表明,大多数成员国——也有日本——对把这个成立已有四年的西太平洋组织作这样的改变不感兴趣。
    事实上,这位美国领导人很可能面临菲律宾、泰国、印尼、印度和巴基斯坦就苏联新近表示想要成立一个亚洲集体安全体系一事提出的质询。它们对他自己的成立一个太平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议,很可能保持缄默。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最近东京和雅加达之行表明,苏联的建议得不到什么支持。但是在这些首都,对莫斯科提出的公约计划表示的兴趣大于对尼克松的区域军事联盟建议感到的兴趣。
    尼克松的南亚和东南亚之行,明确地具有一种防守的性质。苏联党的书记勃列日涅夫六月七日在莫斯科世界共产党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这是一位俄国领导人第一次公开建议搞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矛头主要是针对中国的),实际上就是向美国人发出了挑战。苏联把它驻亚洲各主要国家首都的大使都召回国去进行磋商。它是想争取越南战争结束以后的亚洲的领导权。
    尼克松要作这次五国之行的决定,以及罗杰斯要访问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另外五个盟国的与此有关的决定,是在勃列日涅夫的建议提出以后作出的,这一建议的提出完全出乎美国国务院的意料之外。早先曾经有人提议尼克松在某个不确定的日期去亚洲一次,向美国的盟国保证华盛顿不会放弃它以各种方式对它们承担的义务。勃列日涅夫的讲话以及苏联在此同时进行的活跃的外交活动使情况发生了变化。在亚太理事会的东京会议上对组织反共军事联盟十分肯定地表现出不感兴趣这一情况以及印度总理甘地竭力争取日本、印尼和其他国家支持在东南亚搞一个有保障的和平区域的努力,也对美国发生了影响。这一切都是迹象,说明美国不久就会完全丧失其决定越战后的亚洲的面貌的能力。邀请印度外交部长迪内希·辛格在尼克松总统周游亚洲之前到华盛顿访问,也是这种对付的办法的组成部分。
    由于国务卿罗杰斯不久前来亚洲出席过东南亚条约组织外长会议,尼克松此行所挑选的时间就更加耐人寻味了。罗杰斯在那个会上强有力地向美国的盟国保证说,华盛顿经常关心它们的生存,华盛顿仍然愿意支持它们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的努力。尼克松此行不仅是要加强罗杰斯的保证,而且是要向苏联表明,在亚洲不应当把美国勾销掉。
    尼克松想要亚洲人主要靠自己来决定越战结束后亚洲的状态。而某些亚洲人,例如中国人,被排除在这一宏伟计划之外。尽管尼克松希望避免出现“另一个越南”,他并不想看到苏联继承美国成为在亚洲的最重要的欧洲大象(就像美国人自己在以前继承他们的盟国英国那样)。
    然而,尼克松政府对于怎样对勃列日涅夫提出的建立全亚安全体系的建议作出反应,还是拿不太稳,这就是为什么至今还未作出直接的反应。美国并不怕俄国的建议早日实现,但是它害怕苏联在亚洲的日益扩大的地位会对美国产生不利的影响。华盛顿早已放弃了与莫斯科斗争的这个陈旧概念。事实上,它指望苏联合作以在越南和老挝取得可靠的和平。但是它也认识到,即使世界没有分为两个统一的集团,也会有集团、朋友和其它常规的政治联盟。美国由于像苏联一样是个太平洋国家,它也想要在西太平洋有许多朋友。
    尼克松这次访问自始至终将受到苏联外交活动的竞争。但是它可能使这两大国更多地支持以某种形式出现的印度建议:对东南亚国家的独立和完整进行多国的政治保证。毫无疑问,尼克松将会通过重申国务卿罗杰斯先前的保证——美国对东南亚继续关心和支持——来加强美国的地位,但是言论所能取得的成就显然是有限的。美国对印度的建议很感兴趣,印度的建议是今年早些时候由甘地夫人向日本人和印度尼西亚人首次提出的。印度这个计划与尼克松自己在一九六七年《外交季刊》发表的文章中所阐述的建议非常接近——不同的是它不是一个军事条约,然而,如果受到挑战,那么一个集体保证恐怕就会作出集体的反应。
    尼克松在这次八天的长途跋涉中所面临的任务,将是要显示美国仍然愿望帮助这个地区的国家维护独立,而又不使美国承担执行那种可能是美国公众无法接受的政策的义务。同时,尼克松和他的顾问们认为,在带头帮助那些感到自己受到中国的威胁的国家方面,美国万万不能让主动权落到苏联手中。印度外交部长在尼克松出访之前去华盛顿,显然是想请求美国总统支持新德里的和平区域建议。这样一种承诺实际上将会使美国人和苏联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结成短时期的反日联盟以来首次在亚洲结成一种事实上的合伙关系。这是尼克松的亚洲之行最有可能取得的结果,而且这种合伙关系可能比人们一般的预料要更早得多就开始搞起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