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蒋帮“中央日报”谈台湾光复13周年强调台湾自古属中国版图并趁机吹嘘蒋帮在台“功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58-10-31

    【本刊讯】蒋帮“中央日报”于25日发表社论,纪念台湾光复十三周年,强调台湾与大陆有血肉不可分的关系,并吹嘘台湾在蒋帮盘踞下的十多年来的各项经济“都有飞跃进步”。社论摘要如下:
    今天是台湾全省同胞,热烈庆祝回到祖国怀抱的光复节。这十余年来,台湾在祖国的抚爱下,各项经济都已有飞跃的进步,一般人民的生活水准,较诸日据时代已有显著提高。尤其是在政府贯彻耕者有其田政策,和积极实施四年经济建设计划之后,台省同胞不独已获得自由的生活,也获得丰富的生活。从农村到乡镇以至各县市,各方面都朝着现代化和工业化迈进。而近年以来,地方自治日趋完成及省籍公务员人数急遽增加以较日据时期,尤不可以道里计。故台省同胞在纪念这个节日时,如回想当年日据时代遭受欺压凌辱的生活情形,就会人人觉得自由的可贵,祖国的可爱和政府的可亲。这些都是台省同胞回到祖国怀抱后,政府努力建设的成就,也是本党六十余年来为民族争自由为国家求进步的政策的成功表现。
    台湾在历史上夙隶我国版图。远在第六世纪隋代大业年间,我国即已从事台澎的开发,宋时福建泉州的海外贸易大盛,闽台交通频繁,移民来台者日众,台湾和大陆间遂有其血肉不可分的关系。今天台湾一千万人民,除了十万左右的山地同胞,都是从大陆上迁徙来的。大规模的移民起于明末清初,其主要的来源,一为闽南,一为岭东。闽南为台湾海峡西岸泉州漳州一带地方,闽东则为粤东韩江上游,广东旧嘉应州及福建汀州等地,客家所分布地区。台省同胞以来自闽南为最多,岭东次之。二者人数约为五与一之比。自唐宋以后,中原多乱,文化中心逐渐南移。闽南和岭东皆为我国近世文化高度发达的区域,故台省移民实我民族之精华所萃。他们横渡海峡,不避艰险,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其坚苦卓绝精神,殊足为后世效法。这批移民定居台湾之后,虽曾遭受荷人和日人短期的侵略,但其排除异族复归祖国的民族精神,始终坚强不屈。郑成功驱逐荷人的壮举,更启发了日后台省同胞前仆后继,以反抗日人统治的革命运动。丘逢甲先生赞美台省革命志士有诗云:“古来义士岛人多”,台省同胞因久受异族欺凌压迫,其“爱国保种”的精神特别昂扬。在此次金门保卫战斗中,台省战士作战之英勇,尤为国际人士所称道。
    台湾与我国的国民革命运动,自始即有其密切的关系。中国国民革命运动即发轫于清廷割台之。时1894年,甲午战败以后,国父痛国势之式微,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号召同志,以“恢复台湾,巩固中华”列入宣言。台省革命志士为求台湾早归故国,纷纷献身革命。民国成立后,连雅堂先生远游北平,赋诗即有“中原虽克复,故国尚沉沦”的慨叹,认为台湾失地一天未能克复,革命大业就一天没有成功。民国三年国父三次革命失败,经台赴日,曾在台北小住,台省革命志士得以亲聆训诲精神上更获得莫大的鼓励。从此台省有志青年信仰本党主义者日众,内渡祖国参加革命阵营者络释于途。对日抗战开始,政府重申收复台湾决心,台省青年更组织台湾义勇队,直接参加前线战斗行列。三十年我对日宣战,废弃马关条约,台澎诸岛重归我国版图。以我总统英明睿智之折冲与擘划,三十二年开罗会议,及三十四年的波茨坦会议,各盟国正式承认台澎群岛应归还我国。其后日军瓦解,迅即对我投降,民国三十四年的今天,我国民革命军光复台湾的目标终告完成。我们可以说,台省同胞乃因国民革命运动的进展而获得自由,重归祖国怀抱;今天我们的国民革命运动尚未成功,朱毛匪帮迄仍窃据大陆,铁幕内同胞陷身水深火热之中,犹待救援,身处自由祖国的台澎同胞,更应责无旁贷的负起解救他们于倒悬的责任。
    我们今天战胜共产主义的主要方法,是要以自由对奴役,民主对极权,仁爱对残暴,来争取大陆反共人心的归向;换言之,就是我们要以三民主义来战胜共产主义。政府这几年来积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来建设台湾,使台湾成为三民主义建设的模范省,对于大陆和海外的同胞这可说是一个最大的政治号召。为实现三民主义模范省的目标,有赖于台省同胞贡献人力物力之处甚多,因之今后台省同胞所负的责任更大。我们要使台湾成为大陆同胞所向往的明灯,并用这强烈的灯光来粉碎共匪的黑暗统治,引导大陆同胞朝向三民主义的光明大道奋斗前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