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苏修对蒙古加紧推行殖民统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9-05-30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从五月十八日到二十一日,四天连载了它的特派记者中岛写的一篇题为《文明开化的蒙古》的通讯。摘要如下:
    蒙古严重缺乏人力是早已众所周知的。
    蒙古的领土约为日本领土的五倍,但人口只有一百一十二万。人口密度是一平方公里零点七二人,在世界上也是最稀的。蒙古军队约有五万人。虽然中苏边境紧张,也苦于不能增强兵力。
    如果是悠闲地过着游牧生活的时代就好了,但是在迅速工业化的现代,人力缺乏就显得特别严重。因此,政府当局也大张旗鼓地努力宣传“多生,多养”。对孕妇和幼儿的保护也好象格外注意。生两个孩子以上的母亲,就赠以“英雄母亲”称号和奖章。
    乌兰巴托市周围建立了巨大的苏联式居民区,而在远离市区的地方,却可以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蒙古包群。为了防御黄沙滚滚的狂风的袭击,蒙古包的四周都用破烂木板围着,这就更加显得破烂可怜。
    我曾问过学生们将来的希望是什么。“希望到外国去。苏联也好,东欧也好。”这种回答使我吃了一惊,以为这是要脱离蒙古的一种倾向。据说乌兰巴托机场总是有很多家属和朋友送别启程的留学生。
    不用说国家经济,就是国民生活也同畜牧分不开。衣食住(蒙古包是毡子制的)不必说,连燃料也是晒干了的牛粪和踩结实后切成砖块样的干羊粪。没有家畜就生活不下去。边区的交通工具至今还是马和骆驼。
    正在大力工业化的蒙古,工农业产值中工业所占比重现在还是大体上占一半。无论怎么说,国家经济的主体还是农业。其中畜产品占农业产值的百分之七十,约占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九十五。工业中,畜产品的加工部门也占很大的比重。畜牧国蒙古的帽子不是那么容易摘掉的。
    说第三个五年计划(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五年)的牲畜头数是二千四百万头,第四个五年计划是二千五百万头。但是可惜目前只有二千零六十万头。一九六六、一九六七年因为大雪和暴风,一下就死了四百万头。
    然而似乎还有问题。就是畜牧人口多半是老年。青年劳动力被工业争去了,畜牧劳动力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是六十到六十五岁的男子,五十五岁到六十岁的妇女。
    一九二一年蒙古的革命得到过红军的援助。从那以后约五十年来苏联给予蒙古社会主义建设的援助是庞大的。这不仅是经济方面,而且在军事、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是如此。
    不论你走到哪里,都会拿出满盘的巧克力糖和茶来招待你。这是直接输入的苏联式的招待方法。旅馆的各层楼都是由女值班员看守着,这也是苏联方式。不论什么样的商店都使用着效率不会很高的苏联大算盘。文字改革中简单地采用了苏联文字。
    人们感到从蒙古的城市到乡村普遍地渗透着苏联色彩。西方的新闻记者指着这种情况下的蒙古讽刺地说它是“苏联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中国攻击说蒙古是“苏联的殖民地”。总之,蒙古的现状是正在同苏联化为一体,实际上已经到了被称为“苏联的殖民地”也无可奈何的地步。
    一九六二年,蒙古加入了经互会。野心勃勃的蒙古的工业化也在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全面援助下进行。但是,这里产生的问题是,如何偿还苏联和东欧各国所给予的经济贷款。对苏联,一直是延期偿还贷款的。对目前的第四个五年计划中的一亿七千万卢布的贷款,似乎也要等到有偿还能力的时候再还,不过,这肯定是成了蒙古的弱点。
    据说在苏联和蒙古之间的贸易中,一台自行车换四匹马,一架收音机换二十六只羊,一个轮胎换四十只羊。
    蒙古工业化的最大障碍是人口不够,特别是熟练劳动力极度缺乏。几乎一手承包蒙古国内住宅建设的是苏联军队工作队。过去如果不是同苏联结成一体就不会有蒙古的“文明开化”,而今后可能还是如此,蒙古的现状使人们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