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香港《远东经济评论》评述美对华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8-07-27

    【本刊讯】香港《远东经济评论》七月四日一期发表专文评述当前的中美关系,摘要如下:
    过去一年中出现了一些轻微的迹象,表示美国可能重新估计它的对华政策,但这种迹象看来是颇不现实的,主要是因为越南战争还没有停下来,而文化大革命也还没有结束,这两件事都会使中国的态度趋于强硬。不过,美国的对华政策“钙化了”已经很久,如今却在作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更深一步的检查,这令人怀有希望地觉得,如果国际形势再转好一点,也许可以作一些主动来解除双方的冰冻关系。
    为了改进关系而作出来的一些有限度的建议,有的已经提了出来,有的重新提了出来。一九六七年四月,美国商务部一位官员表示美国会准许某些药品输往中国,但中国马上加以拒绝,并讥笑“瘟神居然假惺惺地关心到防疫问题来了”。今年一月约翰逊的国情咨文,又表示美国愿意和中国讨论食物、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换,到了五月,美国又公开邀请中国新闻记者到美国去“观察并报道今年的竞选运动”。美国副国务卿卡曾巴赫向全国记者协会发表有关中国政策的重要演讲,重申美国愿意“和中国大陆走向对等的(甚至单边的)人与人的接触和交换。”
    卡曾巴赫的演讲详细地解释了美国的政策,虽然他所说明的路线,大体上还是大家熟悉了的那一套,但是重点有了小小改变,趋向了比较婉转的方向。他在谈到华沙中美大使谈判时,承认美国的做法也并不是一点错的地方都没有,这是美国政府官员第一次承认美国对两国关系的冻结,也要负很小一部分的责任。
    卡曾巴赫并没有一口否定美国在外交上承认中国的可能性,他只是说,在中国继续对美国敌视期间,“建立外交关系是不现实的”。他还透露美国“时不时的”检讨对华贸易禁运问题,“看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对非战略物资,减少一些壁垒,以便能和中国大陆作互利的贸易,看看这样做对我们有没有利。”但他又说,北京否定的态度,使得目前的政策在不久的将来没有改变的可能性。
    因此,卡曾巴赫的话,虽然也许可以满足美国一些开明人士的要求,但并无任何迹象显示美国愿意作若干戏剧化的奎态
    ——例如废除禁运,外交上承认中国,等等。官方态度仍如约翰逊去年十二月在一次演讲中所说的那样,依然是要由中国方面先修改它的方式,使“它的行径可以让它参加国际大家庭。”
    总之,现在还没有迹象表示美国已有意思接纳美国记者斯诺最近所提的劝告。斯诺最近认为美国“不应该尝试一再失败的事,应该试试看去做一再被拒绝的事”。应该承认,在越南战争和文化革命期间,美国就算作了大胆的主动,也不会得到及时的、或者迟些时的反应。美国采用小小的主动而想切开中美之间冻结着的冰层,现在决不是时候,这时间肯定的早就已经过去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