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美国黑人的觉醒(三十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8-07-02

    在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方急需工人,而且急需南方的黑人来补充。原因一共有三个。第一,战争对于各种军工补给物资的需要非常之大;第二,战争将数百万工人从劳动大军拖入了军队;第三,德国潜水艇的威胁差不多完全中断了欧洲移民进入美国。
    在这一情况之下,南方黑人就成了巨大的劳动后备军,大批向北移殖。
    到了所谓战后繁荣的二十年代,由于南方的种族压迫更加残酷,另一次大规模的黑人北移又开始了。这一次,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北移人数增加了一倍,在十年之中,几乎有近一百万人来到了北部。
    因此,这二十年中的北移,一共有将近一百五十万的黑人到了北部,而且大部分成为产业劳动者,黑人的工人阶级力量有了大大的增加。
    不仅是纽约,就是在美国其他的各大城市,如芝加哥、克利夫兰、费城、圣路易等地,黑人也建立了强大的黑人区。黑人人口在这些城市里有的增加了百分之五十,有的甚至增加到百分之六百。
    黑人知识阶层成长起来了,黑人报刊的力量也增大了,黑人团体的会员人数也有增多。
    就在这一个时期,从纽约市的哈莱姆黑人区开始,被称为黑人文艺复兴的时代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了。
    这一次文艺复兴的内容,包括着文学、音乐、戏剧、美术等各方面的内容,绚烂夺目。每一方面,都有出众的人才,显示着黑人绝对不是什么“劣等民族”,只要他们的才能有机会能发挥出来,任何领域的高峰都可以攀登上去。不过,在千千万万的黑人中,能够获得这样机会的,却是太少太少了。
    黑人作家的兴起,发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他们笔下的黑人,再也不是过去的白人作家笔下的愚蠢的奴隶了,更加不是过去的黑人作家笔下的接近白人的“上流阶级黑人”了,他们写出了美国黑人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南方种植园中的血与泪,恨与怒,琴·杜麦的《甘蔗》就是代表作。
    这支文艺战线上的生力军,在二十年代里极为活跃,成为美国文坛上的异彩。
    黑人的音乐天才在那时也发挥出来了,哈莱姆黑人区成了纽约最引人的所在。
    不仅是文艺方面,就是在科学和体育方面,黑人也显示了超人的智慧和力量。
    在黑人文艺复兴的日子里,重温杜波依斯的挑战质询:“我们的歌声,我们的劳动,我们的欢笑,……假若没有黑人,美国还能成其为美国吗?”就越发令人认识到它的深刻意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