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讲话》的伟大光辉越来越光芒四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7-06-01

    【本刊讯】日本《东风新闻》五月二十二日刊登早稻田大学副教授新岛淳良写的一篇题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的文章,摘要如下:
    毛泽东的《文艺讲话》是二十五年前发表的,但是直到今天还没有出现过能超过它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和文艺理论。
    《文艺讲话》是毛泽东当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会上讲的,这个座谈会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整风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讲话》不仅谈到了文艺理论。就如在《引言》的开始所讲的那样,革命战线中有文武两个战线。在文的战线,即文化战线上不战胜敌人,革命就不能完成。这是从文武两个战线必须结合起来的思想出发,向在广泛的文化战线上战斗的革命家发表的文化理论。因此,它不仅是对文艺作家,而且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人士作了丰富而深刻的暗示的理论。在这里,只想研究一下这篇文章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来说,那些是新的,那些是超过了过去的水平。
    据毛泽东说,如同没有抽象的政治标准那样,同样也没有抽象的(非历史的、超阶级的)艺术标准。作家认为的“艺术性”其实大部分是小资产阶级的艺术性。它同无产阶级所喜爱的艺术形式、艺术表现是对立的。以前的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对这一点没有充分说明。因此,没有提出如何培养作家和评论家的无产阶级感情的问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也只是就作品而谈的,没有提到作家的改造问题。毛泽东做到了这一步。他教导人们:为了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写出优秀的评论,就要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方面来,就要参加实际斗争,锻炼自己。他还劝人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由于提出了作家的自我改造问题,《文艺讲话》便使过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从死胡同中走了出来,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和文艺理论。
    为了做到在文化战线上能为革命而工作,首先自己必须成为一个革命家。这是不能关在书房里,伏在书桌上“修养”出来的。在革命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这就要走毛泽东所号召走的路。乍一看,这条路似乎有点“土里土气”。
    但是如果对照着阅读一下在毛泽东发表这篇讲话以前某些人提出的文艺理论,《文艺讲话》充分地吸收了显然正确的文学论点,而尖锐地指出了其缺点。这表现出它具有不可抗拒的强大威力。这篇文章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在二十五年以后的今天越来越光芒四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