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日记者报道:南越解放军机动灵活打近战夜战屡战屡胜侵越美军被动挨打飞机大炮发挥不了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7-03-26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三月二十四日译载了日本《朝日新闻》三月十七日刊登的记者奥尾的一篇战地访问记,转载如下:
    香港《大公报》编者按:“本文是《朝日新闻》记者奥尾在南越十七线非军事区美军长射程大炮阵地的访问报道。美军曾自吹这种大炮威力无比,但是从这篇报道可以看出,这种巨炮在智勇双全的民军(即南越解放军)战士面前仍然是纸老虎;大炮阵地现已成为民军的突击和迫击炮的目标。不久前,民军宣布在这一带歼灭了美军三千余人,击毁长程炮七门,很好地说明了纵使美军拥有精良的装备,仍然无法挽回败局。”
    当前的越南一向被称为“没有战线的战争”,但是十七线非军事区以南一侧却是例外。美军陆战队以这一带为中心与民军展开了大规模军事作战迄今已经九个多月了。
    这一带的民军一直避免与数万美军陆战队进行决战,而是在游击运动中争取时间,一有机会就突击美军。在南越全境的战争中民军以在这一带进行的游击战,最能清楚地表现出特点。美军在这里拼命追寻民军主力,事实上好像永远在捕捉自己的影子,徒劳无功。
    美军究竟什么时候结束这里的战争?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访问了十七线非军事区以南这个战场。
    我们乘搭一架满载有刺铁丝束的“C—一二三”美军运输机从岘港飞往目的地,飞机沿着南中国海的海岸线飞行,不到一小时就到达目的地东河基地。为了避免民军袭击,飞机从波迪河河口沿着河面飞到东河。
    分隔南北越的十七度线地带仅仅十五公里宽,东河是美军设在南越最北端的军事基地,驻有海军陆战队第五师,人数约一万二千人。这支军队的士兵,一时一刻也不敢脱去头上的钢盔和身上的防弹背心,他们天天在泥泞中爬行打滚,在这一带作战,确实是艰苦的。
    从东河向西有一条长八十公里的第九号公路可通老挝,这条公路有三分之一在平原上伸展,其余蜿蜒于山间,在距公路五六百公尺的地方,群山重迭,这里就是被称为“胡志明小径”的所在。在泥泞的道路上,美军铺满了暗红色的碎砖灰,它和美国兵的军用卡车、卡宾枪、士兵军服的颜色夹杂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越南战争色彩。
    去年美军陆战队曾在这里一带发动大规模的“黑斯廷攻势”,这次战役在去年七月七日到八月三日间进行,美军受到了相当大的伤亡,这在当时是南越最激烈的一次大战役。这次攻势后,美军再发动“布莱利一号战役”,这个战役一直和民军打到今年一月底。二月一日美军又发动了所谓“布莱利二号战役”。战争主要在山区一带进行,并伸展到非军事区南沿约三百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由于民军神出鬼没,美军疲于奔命,九个多月屡次不能和民军主力决战,预计这一带的捉迷藏战争将会长期化。
    据美军发表的数字,“黑斯廷攻势”以来,美军机和直升机对这个小小地区已出动了十万架次以上。自关岛起飞的“B—52”重轰炸机也对这里进行了波浪式轰炸和支援作战。此外还有第七舰队的大炮轰击和火箭攻击……所用弹药真是无法确切计算,但是美军尽管扔下了大量的炸弹和炮弹,据传驻在这里的民军第三二四师并未被打垮,相反,民军正规军反而多了第三二五师和第三四一师。
    美军的情报说,在属于南越第一军区的广治等五个省内,民军约有六万四千人。但是他们的主力部队出没无常,使美军很难对付。我们车辆所过的一些峡谷和山区,都曾是浴血的战场,而且都是血渍斑斑的近战、白刃战的战场。民军总是以突击的方式和美军打近战、夜战,破坏美军的后勤补给,这种勇敢而大胆的近战使美军的飞机大炮不起作用,甚至使美军常常要发生误炸自己人的事件。
    离开东河约行十七、八公里,就遇到一处山谷,穿过峡谷走约十公里,就到了犹灵。突然看到了美国的长射程大炮群,这就是美军自二月二十二日起从非军事区以南向北越炮轰的一七五毫米口径长射程大炮阵地了。
    在这高原阵地上,摆着十二门长程巨炮,向北面伸出长长的黑色的炮身,每门大炮重约三十吨,炮身长十一公尺,所用火箭式炮弹能射至三十二·七公里的距离。大炮阵地位于非军事区以南八公里,炮弹能轻易地飞越宽十公里的非军事区落到北越领土。炮身如果向西,就能射到解放区。炮弹落点的九十公尺半径内都是破坏目标范围。据说每天每门约发炮弹二百枚。
    但是,我们离开大炮阵地下山时,就在我们卡车的右前方的山麓爆炸了迫击炮弹,红色的火焰直射天空,爆风擦我们头顶而过,这是民军射出的迫击炮。我们同车的几名美国兵立刻握紧手里的冲锋枪,作好准备战斗姿态,军车立刻以飞快速度离开这一带地区。
    美军开始用这种一七五毫米的长程炮对北越轰击后不到一星期,民军就看中了这处大炮阵地,连续两个晚上对大炮阵地发射了六百五十五发迫击炮弹。显然,美军的长程炮已成为民军的进攻目标。我们卡车附近爆炸的一颗迫击炮弹是从附近丛林中发射出来的,旨在“示威”一下而已,但是我们的军车却没命地奔逃。在军车飞驰的路旁,我们看到背负柴草,赶着水牛的当地农民从容地走着,对炮弹丝毫不以为意。他们都是被美军从战区赶出强迫集中的农民,对这种炮火早已习惯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