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有条不紊地发展第三个五年计划:《年青的中国,伟大的革命》续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7-01-03

    【本刊讯】日本评论家、日本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百周年访华代表团顾问伊藤武雄,从中国回去后,在《朝日周刊》上发表了他的访华观感,题目是:《年青的中国,伟大的革命》,副题是《我所看到的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香港《大公报》自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起连续译载这篇文章,本刊在十二月二十九日已摘要转载一部分,现继续摘要转载如下:物资供应十分丰富
    中国在以红卫兵、长征队为先锋的激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仍然有条不紊地发展第三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人民大众的生活异常安定,这是我们亲自目击、不可抹煞的事实。
    在北京时,距我们住所旅馆不远的东单市场,是我们早上出外散步必经的地方。北京早上的长安街,一早便人众熙攘,不穿越人流休想通过。这里排满着各种蔬菜、水果、鸡鸭鱼肉,副食品非常丰富。许多红卫兵都在这里买“油炸鬼”当作早餐。一九六○年春天我也曾到过这里,和当年比较,今天中国的副食供应丰富得多了。数天以后我们又经过北京南郊的人民公社,看到刚收获的大白菜堆得像一座座山似的,看来是生产得太多变成过剩了。
    在上海我们也看到了陕西北路的一处菜市场,菜贩都组织起来,按照标准价格出售各种副食品。和北京比较,上海的市场内容更加丰富,不仅有本地产的各种菜蔬肉类,还有外地供应的各种食品。我们在上海和广州时还特地跑到一般小吃店或点心铺吃早餐,也特地跑进上海工厂里的工人食堂吃晚饭,都感到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营养也很够。十七年来物价一直稳定
    这种生活必需品物价保持稳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上一直没有变化。中国的货币政策和粮食生产维持着很好的平衡,这在中国悠久历史上不仅是空前的,且在近代国家的经济政策的成功方面也是足资夸耀的。特别是一九六一年以来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的经济基础依然不动摇,这更是奇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获得民心,原因也在于此。工业生产大踏步前进
    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的工业克服了种种的困难后进入了大踏步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新气象在我们的访华旅途中是到处可见。我们看过华北、华中、华南各地的农村人民公社,在长江沿岸中等城市看过一些地方国营企业,在上海(通过工业展览会、炼钢厂、工作母机制造工业)的实地参观,看到第一流的重工业。从各地得到的印象是:今年第三个五年计划第一年的工农业发展得更顺利。特别是在南京我们看到的第三座长江大桥工地施工工程和人民公社正在加速向机械化发展,公社自办工业的成就都使我们印象深刻。(待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