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中国到处洋溢着革命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6-11-27

    【本刊讯】《英中了解协会新闻》第一卷第十三期(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刊登了唐卡斯特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正在改变思想》,摘要如下:
    我于八月七日到八月二十六日在中国访问。在访问期间我看到和听到了一些有关正在进行的文化革命的情况。我们的旅行小组——成员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和联合王国——发现中国人非常友好和乐于助人,对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外国人丝毫不怀敌意。我们的翻译很乐意回答我们提出的所有问题并高兴地进行政治讨论。
    我们在中国逗留时懂得了,文化革命只是为了根除资产阶级思想残余的长期运动中的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是以八月八日党中央决定为标志的。这个十六条决定鼓励学校、工厂、矿山、城市和乡村组成文化革命小组,这些组织将成为改变整个中国社会的思想面貌的斗争中党和群众取得联系的桥梁。要求群众通过这些组织自己教育自己,让他们充分利用大字报,不要怕乱。他们的最高指导必须是“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可以说红卫兵是一次保持革命精神的长期运动的引火者。文艺方面也宣传同样思想。我们看到他们破除无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旧主题,而传播革命主题。他们选择农民、工人、兵士、革命英雄及毛主席而不是选择传统的花鸟作为象牙和玉石雕刻以及丝织丝绣品的主题。我们看到的歌剧和电影都是有关解放战争的。有一出木偶剧是有关新旧婚姻问题的,上海一个区少年宫里的儿童歌舞的题目是《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广州附近一个陶器厂以专门生产工人适用的陶器而自豪。
    这样一种着重点的改变显然将防止艺术只有少数受过教育的人才能鉴赏的现象。而且,选出来展览的艺术有一种政治倾向,有时目的是引起反资本主义情绪。在北京,我们看到显示工农过去受资本家剥削情况的泥塑。参观展览会的人很多,有热情的向导讲解。古代美术展览会则几乎无人参观,与上面的展览会形成对照。过去的艺术只是保存而已,而今天的艺术则用作宣传手段。
    保持革命精神的一个更有力的工具无疑是话语,特别是毛主席的话,我们听见老人合唱《毛主席著作闪金光》,儿童合唱《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我们所到之处都看到和听到他的语录。
    广州一家牙雕工厂的每一个工人都在板凳上钉着语录牌。游行队伍拿着红色语录小册子和大字标语。在我们参观的每一个公社和每一家工厂,领导人都告诉我们工人怎样受毛主席的鼓舞。在一九四九年以前,人们贫困,产量很低。解放后,由于有系统学习毛主席著作(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工人们就解决了灌溉或技术问题,从而增加了生产,改善了生活条件。
    一个工厂几次引用“愚公”的故事,说这个故事在遇到考验的时刻特别有用处。
    公社和工厂的领导人都以他们在提高产量和生活水平方面的成就而感到正当的自豪。同时他们也很清楚,还要作很大努力来进一步改善条件。一九六六年八月和九月的现象表明,中共领导人相信只有保持革命传统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