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英教授说:美国文盲相当普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6-08-28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八月五日登载一篇谈美国教育的文章,作者是澳大利亚人亚伦·阿歇波尔特。摘载如下:
    现在我来谈谈美国的教育。
    首先,让我来摘录若干数字,数字不是有趣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数字也颇能说明一些问题。
    美国在名义上是一个教育发达的国家,可是美国人对本国文字——英文的水平,却越来越低落。一九五六年的一次调查,表示全国的大学毕业生当中,有百分之二十五,在过去一年当中没有读过一本书。百分之十七的美国人,从来不看书,只有百分之十三的美国人曾经向公共图书馆借过书,而据图书馆管理员们说,借书的人之中,只有百分之五是借有用的书来看的。
    前普林斯顿大学历史教授、现在担任约翰逊总统顾问的戈特曼说过,美国上层建筑的少数人,和那极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受教育不够、或者只在名义上受过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是越来越大了。
    结果是,在这个据说是几乎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进学校的国家里,文盲或半文盲是相当普遍的。
    以我个人来说,我对美国学校里采用的那套“是”与“否”问答的考试制度,就觉得很是奇怪。在这种制度之下,强调的只是“是”或“不是”,至于“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却似乎不必加以研究。
    在这种考试制度之下,学生不必自己把答案写出来,答案已经写好了,学生只要在答案后面的“是”或“否”上面加一个记号就行了。
    这种“是”或“否”的方式,也扩大到学校以外,在纽约考车牌,就是用这种笔试方式,十个题目的答案都印好了,考牌人只要在每个题目后面的“是”或“否”上面,加一个记号,全部考试就告完毕。所以,谁都有相当大的机会,瞎猜把车牌“猜”到手。
    我也记得我女儿的一个同学。她已十三岁。那天,她跳跳蹦蹦的回到家里,对她的父母说:历史考试,“我全部猜中了”!
    学校相当多,但是竟还不能征服文盲,这种情形说来令人不信,但是这是事实。一九六一年,纽约市学校总监在“全国图书馆周”宣布,第七班的一万学童,竟连读第三班课本的能力都没有。
    他这番话,其实并不令人惊奇。懂得电视、连环画这种“大众文化”引诱力的人,听了这位学校总监的话,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大众文化”是什么?是充满了杀气和呻吟的、没有文字的世界,那里,手枪和拳头,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具。
    小学生的文字水平低。高等学校又怎样呢。一九五九年,一间著名大学(姑隐其名)的校董会主席正式提出警告说,从今以后,文字不通顺、字的拼法不正确的人,不许毕业。当时任美国教育部长的弗莱明也承认有许多大学毕业生没有能力用文字把自己的意思清楚地表达出来。他说,“除了本身所专门的那一门技术外,在其他方面有普遍的文盲状态存在。”
    那年秋天,印第安纳州四间大学特别印了一束小册子,对大学一年级学生之缺乏阅读和写作能力,表示深刻遗憾。许多著名的大学,不得不为学生开英文补习班。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院长承认,一年级新生基本写作水平太低,逼得法学院要先纠正学生们的文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