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香港晚报》社论:《急速的红色旋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6-08-27

    【本刊讯】《香港夜报》二十四日社论《急速的红色旋律》本刊昨已摘要报道,现将全文登载如下:
    红色的旋律愈奏愈快,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发展到现在,可以说已经到了高峰,那些新的一代,把热情溶入革命里。那种澎湃的新感情,那种倾慕祖国的狂热,那种近乎于疯狂的备战精神,简直到令人怵目的地步。我们想象,这次革命顶多不过是一场洗脑的飓风,刮一下子,把那些旧脑筋洗一洗,就会和缓缓的吹过去。但想不到它是一股又大又强又长远的旋风,它崛起于广大的海洋,一登陆的时候便要把一切旧的卷去,让新的迅速立起来。于是乎,北京王府井大街改为防修路,东交民巷改为反帝路,而一群中外记者曾在那里大吃烤鸭全餐的全聚德,改名为北京烤鸭店,现在连天安门广场也改为东方红广场。
    这种暴风骤雨式的改变,我们地处港澳的人,不只是感到骇异,而且几乎是接受不来。不说别的,倘若我们再有机会到北京一游,若要找回昔日的道路,发一下思古之幽情,就已经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然而正如毛泽东所云,不破不立,不掷去旧的包袱,新的力量又如何产生。苏联的列宁格勒,本来是沙皇时代的彼得堡,但到现在只是列宁格勒的名字在放射光芒,彼得堡这个名字,老早已送到历史书籍或是博物馆中去。我不能了解我底孩子的思想,旧的一代永远不会了解新的一代感情。看今天那张图片,那些青春少艾的红卫兵们,中学生们,近于疯狂。他们力竭声嘶的喊:“毛泽东万岁,文化大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也许台湾的国民党人会说,他们是共产党鞭子下的可怜虫,美国的走狗会说,这些是左倾幼稚病,但倘若我们认认真真的看他们一眼,听他们的言语,和他们一起生活,便会知道他们的真感情。他们生长在祖国的大地里,枕着无尽的青山,拥抱连绵的阡陌,过着他们喜爱的生活,他们对国家的需要,是千倍万倍于我们。我们不是共产党人,但对那些红色中国成长起来的新人,感到无比的高兴与欣幸,单是那种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精神,已经是千百年来许多青年人做不到的事情。有了这些冲锋队,未来的中国是前程无限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