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台报文章:虎年说俗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8-01-29

    【台湾《联合报》1月20日文章】题:虎年说俗谚(作者 陈琮融)
    三虎必有一豹 三鹰必有一鹞
    老虎与斑豹,秃鹰和鹞鸟是截然不同的动物,所以老虎不可能生出斑豹,且
老鹰也不会生鹞鸟,此俗谚实指在同一窝老虎或老鹰家族里,总会有一头发育较
差的,此谚暗指人世间不免于良莠不齐,此事古难全,何须怨嗟不平!
   虎无伥不噬  狼无狈不行
    传说老虎啮人,入虎口者的魂魄仍与此虎同行而不他去,此魂魄即是“伥”
,当老虎饥饿时四处觅食,此“伥魂”竟为之前导觅得猎食对象。“狼前二足长
、后二足短。狈前二足短、后二足长,狼无狈不立,狈无狼不行”,喻指险恶之
徒,相倚为恶做奸,世人每以“狼狈为奸”一词讽相附作恶之共犯结构。“为虎
作伥”系指奸佞小人甘愿为狂暴魔头差遣,为恶多端,危害人间,殊堪卑劣可恶
竟不自知。
   打得老虎死 大家有肉吃
    万众一心同步协力打击黑金恶势力,全民都蒙好处。公权力和广大民众凝聚
合作,形成一股庞大力量,汇为锐不可当的治安力量,共同遏阻歹徒作奸犯科恶
行,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反言之,“率兽食人”或“猛虎苛政”,百
姓何来“肉”吃?
   上山擒虎易 开口求人难
    生存竞争激烈,优胜劣败,适者生存,自来社会福利制度并未建立,“弱肉
强食”之可鄙社会现象充斥人间,古来长者每以“求人不如求己”一语告诫子弟
。上山打老虎仅凭一股蛮劲前冲,打虎不得则浑噩间入虎口,开口求人却得卑躬
屈膝、极尽谄媚逢迎之柔软功夫,确令堂堂丈夫不屑为,其“困难度”千百倍于
上山喂虎,然乎。
   人无害虎意 虎有伤人心
    人类虽然没有伤害老虎的意图,惟猛虎却存心啃人啮其肉体。自古即流传“
伴君如伴虎”之俗谚,为人臣属者虽唯唯诺诺、卑躬屈膝,不敢稍有违背,皇帝
老儿却翻脸不认人,动则推出午门问斩,或铡刀伺候,深令老臣胆战心惊焉。当
今社会虽没“虎君皇上”可伴,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语仍
甚管用呵!  
    养虑伤人  养痈大患
    把凶猛的幼虎豢养在家中,虎大则伤人噬人,犹如“引狼入室、后患无穷”
!现代人迷信尖端科技、盲目推展核能和电子相关工业,日以继夜形成高度污染
公害,严重毁摧大自然生态环境而不自知,水质、空气、土壤日趋恶化,地球人
类体质日蹙,新陈代谢紊乱,沉疴恶疾猛噬地球村居民,世人不知污染公害之可
怖犹如“养痈为患”,煞是可悲。
   虎毒不食子 虎老雄心在
    虽“十恶不赦”之狂徒,其于临死之际依旧惦记幼子及发妻,恶虎虽猛悍终
亦不啃啮幼虎果腹,万物天性均有悲悯之一面。猛虎垂垂老矣,目不锐爪不利,
惟吼声仍撼草木,行止亦凛凛威武,其威烈本质凌驾犬牛而不逊。
   一正避三邪 一林不二虎
    一山不容二虎,此与人际社会之“划地为王”、“角头老大”确有异曲同工
之妙。在同一片大森林内,何以竟不容两头猛虎并存,在一个地域之内也不容有
二股黑道势力和睦同在,究其主因:“利益分赃不均,终必引发火并格斗”,直
到一方败亡为止,此事自来即然,是亦大自然竞争法则。
    不怕虎生三张嘴 就怕人怀两样心
    口是心非、心猿意马的“双面人”、或可以“笑面虎”一词以概括之。“知
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前人曾有“害人心不可有防人心不可无”的智慧
语言,在工商发达的今日社会,一切以功利为重,人情冷漠,“笑面虎”随时随
地在你的周围进出,不稍防范或有“祭虎牙、果虎腹”之危殆。“笑面虎”古即
有之,于今尤盛,不可不防!
    初生牛犊儿不怕虎  长出犄角倒怕狼
    年轻气盛不免于目空一切,误以为凭一己之力足以吞斗牛、覆乾坤,更迷信
“只要我喜欢、有啥不可以”之谬念。年事渐长,方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渐
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哲理,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由“打虎”到“避狼
”的数十年过程,可用生花妙笔写部小说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