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8阅读
  • 0回复

海伦·斯诺发表新作《我在中国的岁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4-06-30

    【《纽约时报书评副刊》五月二十七日文章】题:内战中的“女童子军”(作者:亨利·利伯曼)
    海伦·福斯特·斯诺在中国度过了危急的三十年代。那正是日本征服满洲,中日战争爆发,以及中国建立“统一战线”的十年。
    年轻的海伦富于理想,有胆有识,却又感情脆弱,“象一个天真烂漫的女童子军”。她最初在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做文书工作,为了写一部书,便伸出手去盗取“照亮未来的普罗米修斯的火种”。
    在上海,她还结识了记者埃德加。斯诺。一年半后,他俩在日本结婚。斯诺夫妇度过了田园诗般的海上蜜月之后,定居北京。
    斯诺当时在燕京大学讲授新闻学,海伦则成了学生,并开始写作。他们对新闻工作大相径庭的见解没有影响他们充满感情的结合。斯诺对中国局势坚持不介入态度,教导他的学生要憎恨宣传。海伦与他不同,她热情地投身于统一战线事业,教学生积极分子如何开展宣传。
    因此,集爱情故事、自传和史实于一体的《我在中国的岁月》一书,远非不偏不倚或全面描绘中国三十年代情况的书。书中的一些判断有待商榷,不时出现的意识形态术语则令人难以接受。尽管如此,这部回忆录仍不失为一个坦率、有趣和有益的记录,说明一位美国青年投身于时代激流的过程。该书也向读者披露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早期的一些新情况。埃德加·斯诺从北京出发,艰苦跋涉到西北。与此同时,在北京当学生的斯诺夫人埋头研究经济学和哲学,尤其潜心钻研黑格尔和孔子的哲学。
    斯诺夫人从一九三五年一月开始撰写反法西斯文章,尽管她“还不大懂得什么叫法西斯主义”。她的反法西斯态度也有某种灵活性。她酷爱跳维也纳华尔兹舞,当她与她认为北京两个跳舞最好的人——一名意大利法西斯外交官和一名年轻的纳粹德国容克贵族跳舞时,她便暂时放弃她的政治态度。斯诺夫人曾以记者身份前往西安采访“少帅”张学良,对东北军产生了感情。
    斯诺夫人穿过国民党封锁线,到延安亲自会见了共产党人。四个月的访问使她写成了她的第一本书《续西行漫记》。
    尽管她同过去一样入迷,却感到与环境格格不入。她同美国左翼作家史沫特莱和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疏远。
    海伦在离开中国之前同她所敬佩的孙中山夫人比较接近。关于她同斯诺的婚姻,海伦说:“这是一段本应比一九四九年离婚的结局更圆满的经历。然而这个结局是无可避免的。要是没有悲怆,没有不幸,没有冲突,没有善与恶的斗争,那算什么好戏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