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香港《星岛日报》特稿:《从苏联间谍来港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2-03-29

    【本刊讯】香港《星岛日报》三月二十日刊登记者袁焯的一篇特稿,题为《从苏联间谍来港谈起》:摘要如下:苏联间谍渗入香港
    上一周,本港英文《南华早报》报道苏联间谍冒充海员来港活动,引起此间工商界密切注视。港府发言人对此也作出评述,这是一个“真实的问题”,而且表示很留意。苏联货轮抢英美生意
    苏联现时正在借着航运活动,来跟英美航运企业争夺生意,与英美财团的利益尖锐地冲突。如所周知,从本月开始,又有苏联货轮加入本港至欧洲航线,载费比远东货运公会船低廉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这情况已引起此间英商轮船公司很大的反感。汇丰银行董事长揭露苏联的野心
    “苏联现正明显地企图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增加它的战略性和经济影响力”,记得在一九七○年三月香港汇丰银行董事长桑达斯在他的《国际考察》年报中就透露过上述情形。
    桑达斯指出,苏联头子勃列日涅夫曾谈及建立“一个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需要,并就连系由黑海至孟加拉湾之间的国家的贸易及运输安排作出种种建议。桑达斯说,苏联在东南亚为打开贸易及航空交通作了“极力的钻营”。
    桑达斯在他的年报中隐约披露了苏联在东南亚所作的军事活动。关于马六甲问题,最近苏联横蛮地说是属于国际水道,可以看到它一连串的野心。
    桑达斯还提及苏联在中东地区攫取的利益,指出对于已封闭的苏伊士运河的重新开放目前最感兴趣的除了当地国家外,就轮到苏联了。苏联货物在香港
    苏联货物要打进香港市场,已不是近一、两年的事,至少早在赫鲁晓夫下台,在联合国大会讲话除下皮鞋猛敲桌子时,便有几千吨圆铁到过,这批货曾给港商留下“深刻印象”。当然,比起去年大量运进冒充名牌货的苏联手表,还是后者“名气”大些。
    当年运进香港的几千吨圆铁据说是由海参崴装船的。由于海参崴同香港途程近,当时此间建筑业比较旺,故进口商满以为到货快捷,生意翻单远比欧洲迅速,故一有船期便即向市场抛花。但因用家从未见过苏联圆铁,又没有货样,故抛不出。好容易等了几个月,货物才抵港,货主即行放盘出售,先后送给五金经纪,五金商和建筑商审看,反应是人人摇头不已,原因是铁色灰暗而白,枝头不圆,铁身凹凸不平,长短不一,而且有些是曲曲弯弯的,结果当然没人愿买。
    这批苏联圆铁后来堆在荔枝角露天仓,一堆便几年,经办商为免被长期“压死本钱”,虽然以高于本港市价订进,也愿以低于本港市价售出,拟招徕铁厂厂家承受,有一厂家锯了一段拿去化验,结果发现拉力低至十二吨,仅得普通货起码拉力的三分之一,因此无人敢问津。这批苏联圆铁曾在一个长时期内留下难题给五金经纪,因为他们向顾客放盘,往往对方先问“是否俄罗斯铁?系就免讲”,真是给人以“深刻印象”!“包烧死人”
    经过这批苏联圆铁的教训后,人们对苏联货便格外当心。最近,本港洋行又接到苏联商寄来玻璃纤维,制渔网用的塑胶线,制家俬用的充皮,制雨衣用的塑胶布和多种布匹货样。其中除布匹之外,订价均比本港市价高出成半,这且不必说了。在质量方面,以玻璃纤维为例,不管粗幼,均硬如铁线,多屈两次便断。这还不止,还经不起火柴的火焰燃烧。洋行商曾当笔者面前试验,一烧便缩,认为这简直是赝货。玻璃纤维的特性就是绝缘避火,质软而韧,用洋行商自己的话说:“用这些玻璃纤维制防火衣包(担保)烧死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