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美苏加紧研究在海底建立导弹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0-09-28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四月二十四日译载《世界》杂志上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西方的主要国家以及苏联,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到海底资源的开采和海底的军事利用。
    由于地面矿产资源的需要扩大,陆地已渐渐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发展海底工业就成了西方国家的当务之急。
    从军事上利用海底也越来越受到注视。在海水的一定深度下是不透明的。海水除了声波以外,能吸收光线、高辐射能粒子、电磁放射性、热能等。军事上早已利用海水的不透明性来保护自己,潜水艇和机雷就表明了军事利用海底的全部历史。
    但是真正发挥潜水艇在海底军事作用的,还是从一九五四年核潜艇下水开始。一般的潜艇由于续航力短,经常要增添燃料,始终不能长期留在水下。
    核潜艇则由于原子反应堆日臻小型化,不必时时浮上海面;其次它的速度大,续航力长,和能够维持多数艇员长期在艇内生存的一整套科学设备的不断改善,使它可以不必浮上海面,也能正确地在海底航行,加上水中探知器“声纳”技术的改进,扩大了水中视野,依靠电子计算机控制自水下发射导弹,使海底军事用途的领域逐渐扩大。将来还可以利用潜水艇在深海中为潜水艇补给和调换人员,利用海水的不透明性,扩大海底的军事攻击力量,已成为西方国家扩张军备的新目标。
    海水的不透明性还可保护自己的导弹基地。这就是说,今后越来越多的导弹发射基地将深藏在海底。
    近代军事人造卫星的侦察力,已使地面上的军事基地和导弹基地暴露在敌人的侦察卫星之下。因此西方军事专家正在努力把导弹基地设在近海岸的“大陆棚”(指自海岸向海中延伸二百米的斜坡地带)或更深的海底,让整个的核攻击基地和人员都转移到海底,就可以避免空中卫星的侦察,并保持对敌国的核突袭态势。这就是说,西方军事专家正在设计海底有人基地。
    由于深海潜艇已成为攻击对方的重要工具,西方国家正在力求改进更深、更大的核潜艇。今后核潜艇性能的进一步改善也是意料中事,因此,也只有在海底才能进行有效的反对对方的核潜艇。如果在自己国家的海岸外,设立一条完整的“声纳”装置,配备以适当的人员,就可以藉此捕捉对方的船只、海上舰艇和潜水艇的行踪。至少在自己的港口、海峡和重要的海岸地点,这类海底的侦察和截击基地将是不可少的。
    还有,机雷也将成为新型的海底武器。过去在假想敌国的海岸布雷,容易被对方发现,今后如果在对方海岸的海底密布机雷,破坏对方的海上运输,这也是研究中的海底新武器。
    由于海底的资源和军事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大,一九五八年所制订的“大陆棚”条约势将修改。拥有大陆棚主权的各国,不会仅仅满足于把海底领土主权伸至大陆棚的范围为止,而是向深海扩张。这个时候,海底主权之争将和目前的国境主权的纷争一样频繁,海底将成为西方国家们争夺的地带。
    今天的美国、苏联、法国、英国都在大力从事海底军事研究,发展深海攻击性核潜艇,研究建立海底导弹基地,尽管他们在日内瓦裁军委员会上,大谈限制海底军备的问题,事实上却在积极研究。照这样发展下去,一场争夺海底的竞争即将在西方国家和苏联之间展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